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
作为一名新任政协委员,我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学以致用,整装出发,在新征程上干出新样子,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这种形式特别好,十分生动,收获很大。
一个人,一棵树,一种精神,这种红色教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走进黄河兰考东坝头段,眺望奔腾不息的黄河,重温治黄的艰辛和不易。省政协委员黄忠新:通过培训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政协委员,我们的职责是什么?如何高质量履职?怎么把老百姓关切的热点问题建言好、献策好?这是我们作为政协委员的光荣使命。委员们有什么不一样的新体验?省政协委员朱青霞:此前我们在课堂上聆听了专家的授课,学习了理论知识,收获很多。省政协委员张向阳:走进黄河兰考东坝头段、参观民族乐器村,现场感受到了兰考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
作为一名企业代表,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把企业发展好,为河南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特别是我们进行了现场教学,近距离感受到了红色焦裕禄精神力量所在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赶上时代特别是赶上世界现代化进程。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2日11版)。为此,既需要在宣传阐释的层面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规划、战略,也需要在学术创新的层面建构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把思想力量和学术力量汇聚起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一方面,中华文明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重要依归。当前,美西方占据现代化解释权、推行现代化霸权,是我们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叙事的重要时代背景。
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了传统文明观念的生机活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叙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全部历史的主题,这个主题是通过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探索彰显出来的。
【析理论道】作者:李冉(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新时代十年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深刻回答了强国复兴之路朝哪走、怎么走的根本问题。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通达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发展,也必将在与全球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倘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作建造一座大厦,我们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施工方法已经完成了各项基础性关键性工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突出的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终极追求,始终围绕人的现代化展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总纲,抓住了这个纲,也就牵住了目。本质特征指向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这需要把握两条基本原则。近代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陷于空前的生存困境。有些西方大国,把文明与文明形态混淆起来,把自己开创的现代化文明形态扩展为整个现代文明,并以此为标尺比照他人、裁判他国,这在本质上是霸权逻辑
运用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应当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
善于以系统观念推动工作,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更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各项工作守正创新、取得突破。我们党自成立伊始,就坚持运用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保证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主题教育的全过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单位实际,直奔问题去,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列出的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改革发展中的堵点、淤点、难点,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2日06版)。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于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践行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重视调查研究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可以说,我们党的调查研究传统和作风,正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倡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4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被确立下来。把握调查研究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
在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本职工作做实做好,以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的新成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始终,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用大量时间深入工人、农民、红军战士中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关于农村调查》等一系列经典著作,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
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决不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和强大政治优势。
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会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甚至造成决策失误,使党和人民事业蒙受损失。在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调查研究作为必修课,坚决杜绝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从调查研究中来,到真抓实干中去,推动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实干担当促进发展的过程。
站稳调查研究的人民立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听真话、察实情,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意义、内涵、途径、方法,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毛泽东同志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使调查研究的准星时刻对准高质量发展这个靶心,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注入强大动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有的嫌贫爱富,只到工作局面好、出亮点出典型的地方调研。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
回溯党的奋斗历程,调查研究对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走走过场,浅尝辄止。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